说
话
的
艺
术
见炳法师
语言,是人类交换讯息、增进了解、建立共识和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沟通,则是人类最频繁的社会互动模式。
话,人人会说,不过有些人说话大家听了欢喜,进而有所启发,有些人一开口就让人不忍再闻。所以,一个愿意沟通、热心真诚的人,人生价值观较和谐、理性、积极,成功的机会也较一般人高。
说得恰当好处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强调谨慎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但许多人仍然有“话多”之毛病,喧嚣吵杂,令人厌恶。
有人说:“愈少思考的人,说话愈多”,颇有道理。佛陀智慧深广,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教示众生要确立正知正见,有了正见,继而能正思惟,进一步就能落实正语,远离口四过──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且能积极地说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合语。能行正语,口业即清净,不论诵经、持咒、说法,听者都会信受奉行。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更是告诉我们说话的时机要拿捏好外,也当察言观色;该说话的时候,要说;不该说话之时,当三缄其口。“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要学习能适时的说出一句“得体的话”、能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说话当厚道,要有口德。
善用譬喻,说话更具说服力
古希腊著名寓言作家伊索,因家境贫穷,年轻时曾在贵族家当奴仆。有一次,主人要宴请许多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命令伊索准备最好的佳肴,伊索一道道的上菜,每一道都是各种动物的舌头。
主人大吃一惊,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伊索回答:“您要我准备最好的菜,舌头是传述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哲学家来说,没了舌头,也就无法明白表达他们的哲学思想,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好的东西。”客人们听了,都认为有道理而开怀大笑,主人也觉得很有面子。
第二天,主人又要请客,故意吩咐伊索准备最坏的菜。怎知上菜时,依然是一整桌的“舌头宴”。主人气冲冲的质问伊索:“今天你怎么解释?”伊索不急不徐地回答:“祸从口出,诽谤、造谣、诬蔑、中伤、挑拨等坏事,难道不是透过舌头产生的吗?所以,我觉得没有比舌头更坏的东西。”
当时这些著名的哲学家,都十分称赞伊索的智慧。精简、有力、贴切与恰到好处的绝妙“比喻”,常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亦增加语言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言出妙语吐芬芳
多背诵佛经、四书、谚语、以及佳句好辞,既可以提升文学素养,亦可增加说话的内涵,让人言之得体,言如妙语花香,使闻者如沐春风,欣然信受。
所谓“出言须涉典章,谈说乃傍稽古”,对于“反覆无常”、“前后不一”的言语一定要避免,更要注意言谈中,自己不经意、无心之语,可能带给他人不必要的误解。
言语谈吐中透露著聪明或平庸,人品与风度,若能审慎说话的时机与因缘,用慈悲与智慧的观照,发挥说话的艺术及技巧,将使说话更具内涵,说者真诚,闻者法悦,真为“善说”。
轉載自馬來西亞佛教資訊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