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3, 2016

早晚課唱〈三皈依〉時,都會唱到「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一句皈依詞,聖嚴法師曾對僧眾解釋過,收錄在《法鼓晨音》一書中。雖然是對僧眾而說,對一般社會大眾,用在與人共事相處,也有深意。
--------------
如何統理大眾
文/聖嚴法師 圖/法鼓山香積室 提供
早晚課誦都會念三皈依偈,其一是「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如何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呢?這就要靠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的累積。
在僧團中,每一個人都領有一份工作,也就是執事,不論我們擔當何種職務,都要顧及整體,因為每一份工作都和整體僧團息息相關,而且要對事不對人;若不喜歡這個人,嫌那個人,如此將寸步難行。
尊重、包容彼此的差異
我們主要是處理事情,但事情需要人來做,所以一定要能夠尊重、包容、體諒人的差異性;不要用自己的性格來要求其他的人和自己完全一模一樣,否則將難以和人相處。要知道,一個團體之所以能夠成長、碩壯,是因為各種不同智慧的匯集與貢獻,絕非一人獨立所成。
為什麼不能包容他人?因為不能往大處著想,只固守本位主義,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我想怎樣,我認為怎樣……。在與人互動時,如果僅以自己的尺寸要求他人配合,必然是件痛苦的事。
而彼此間如果有了誤會,也要主動澄清、說明。所謂主動,不是爭論、辯解、對抗,而是讓彼此能夠充分地溝通,並取得諒解,彼此退讓,如此問題就不存在了。
相反的,如果一意執取個人的想法、做法,認為自己沒有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樣堅持己見,不但自己痛苦,同時也使得他人煩惱不已。
我時常都在學習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及做法,如果我不尊重每一個人,我們的僧團將不存在;我如果不尊重大家,我就沒有辦法得到大家的認同與支持。雖然大家彼此間也會有意見的不同,而互相衝突、摩擦,但我不會袒護任何一方,因此我能得到大家的敬重。我這麼尊重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彼此互相尊重。
每當我發現有人為了意見的不同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我就勸他們不妨暫時放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再想一想,應該如何相互適應,並調整各自的觀念與做法。如果能夠彼此互讓一步,路就通了;如果有一方不願調整,路還可勉強通行,如果雙方都不肯讓,就真的寸步難行了。
不堅持己見
因此,要養成不堅持己見的美德,假如遇到關卡,寧可先退一步,讓人先行,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觀念。
肯定自己的優點是自信,瞭解自己的缺點是成長,善解他人是尊重。常言道:「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此慢慢地對內、對外、對人、對己做通盤的瞭解後,就能知進退,並且獲得友誼,受人愛戴。
(摘錄自《法鼓晨音》,講於1993年2月11日)


Sunday, May 22, 2016

smileyproject‬

大家是否都有看到我们之前有在自己的面子书每天都在会 hashtag smileyproject?是否好奇我们在搞什么计划?
不必好奇了!佛学会即将在来临开学week 2的星期二到四连续三天(7th-9th June)在校内进行roadshow。我们将会招募一群愿意分享正能量的微笑小天使,我们需要的有:穿戴我们mascot的人,和我们一起走roadshow的人以及为活动期间的摄影师。*将会根据大家的上课时间进行编排和轮班。
如果有人往你走着的方向走来,你会怎么做?假装没看到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走?你会跟与你插肩而过的人微笑吗?我们大家所需要的无非就是简单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关怀,还有那股正能量。这些东西是可以传染的,当正能量都散发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可以去影响其他人,传播正能量。
你,会是那个人吗?
欲知更多详情或想加入我们,请留意海报里的联络方式
正能量,从你我开始,我们需要你!


Saturday, May 21, 2016

卫塞节快乐

祝各位,卫塞节快乐,国泰民安,
福慧双修,法喜充满,平安吉祥 _/\_
在此也附上一些卫塞节的资讯。
感谢师父整理和分享卫塞节的资讯,如有时间,欢迎阅读,以增广自己对卫塞节的知识,不让这有意义的日子白过    祝福大家 
********************************************************************************
農歷四月十五,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成道及涅槃”之三期同庆的盛大神圣的日子 --- 全世界普天同庆的《卫塞节》,又称《浴佛节》、《佛诞节》。
【農歷四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誕辰】
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為淨飯王之太子,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
根據記載,農歷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誕辰。他剛出生便手指天地腳踩蓮花,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故佛誕節多以香湯浴佛,又名“浴佛節”,是佛教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之一。
《浴佛節》
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中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亦名佛誕節。相傳在2600多年前,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于是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因此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的誕辰。
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現尼泊爾),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國王稱為淨飯王。淨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淨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後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摩耶夫人突覺腹痛,隨後太子降生。
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一天適逢中國農歷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雲集廟內,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後還舉行相關的法會,稱為“浴佛節”。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另有7女除魔的神話闡述潑水節的另一來歷)。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也稱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的佛教儀式節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于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盤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四月八日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臘八節)舉行,南方則仍為四月八日舉行,相沿至今(俗稱“四月八”)。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歷四月)舉行浴佛節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印度北部的蘭毗尼園。傳說佛陀降生時,園中百花齊放,天空出現九條龍,由龍口吐出香水為嬰兒(佛陀)沐浴。據《佛本行集經.樹下誕生品》記載:“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行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這就是說,悉達多太子誕生不久,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蓮花。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四月八日這一天是普天同慶,具有紀念性的日子。因為世間聖人在這一天降生人間。這一天佛陀誕生了,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使我們從無明和黑暗中見到了光明。我們平常人都是凡夫,凡夫就是跟著凡夫的心態轉,轉得亂了,煩惱無盡,苦海茫茫。而佛陀大轉法輪,他要把人生的真理,智慧的真理遍布給大地上顛倒而煩惱的眾生,要把眾生的思考、觀念扶正,要指導他們有一條很正面、很光明的道路。這就是佛的救世精神,關懷眾生,救度眾生的精神。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這一天,有了這位出生在人世間的大智慧者,我們才會有今天的省察,才知道人生的生命價值,才知道要怎樣把紛亂的心,輪轉成清淨光明的心,回歸正覺,所以我們要充滿感恩。
四月初八日,這一天在日本,稱為“華節”,也很隆重,要以各種鮮花供佛。而在中國,就稱為“浴佛節”,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在寺廟里都舉行浴佛儀式。為甚麼要浴佛呢?慶祝,只要到寺院拜佛就好,為甚麼還要浴佛呢?其實,佛本來就是清淨的,那里需要洗浴呢?這只不過是一番象徵。我們回溯佛陀出生時,這一天是四月初八,聖人出生,覺者降臨世間,人出生總是要沐浴,何況九龍吐水?這就是在紀念那一天,釋迦牟尼出生時,要沐浴身體,所以叫慶生,紀念聖人的出世。浴佛的真實意義,還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釋迦牟尼佛的誕生為世間帶來清涼的佛法,更為迷失的眾生找到一條解脫之道,因此希望藉著浴佛儀式,來清淨人們自身、洗滌我們的煩惱妄心,去妄離執,時時以承續佛法慧命為業,讓佛的慈光永照人間。浴佛的意義,除了緬懷佛陀之外,更是要我們淨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早離厄難,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
浴佛是在洗滌我們的塵垢,讓自性顯發,同証如來的清淨法身。所以浴佛的意義,就不僅是洗浴太子神像,而是洗滌我們內在身心的濁染,讓我們身心能得到潔淨、輕安。使我們獲得無上功德。浴佛節我們在浴佛時,要唱誦經偈。其中雲:“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就是說我們用水灌浴佛時,要用虔誠的心,用清淨香水灌浴,更重要的,是慶祝“淨智莊嚴功德海”。雖然我們浴佛用的水不多,但是我們觀想,觀想淨智莊嚴智慧如海,功德如海。清淨的香水沐浴佛身,也沐浴了大江南北,沐浴了人類的自我心靈。同時,這又寄托了我們一份虔誠的期待,就是“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証如來淨法身”。我們在浴佛時,內心要有這分虔誠,我們是凡夫,凡夫在五濁惡世里,感恩佛陀來到人間,他的佛法能洗除眾生的無明煩惱,能使眾生增長智慧,所以說“五濁眾生離塵垢”,達到“同証如來淨法身”的崇高境界。這就是我們的期待。能不能“同証”呢?我們在浴佛身,實在也是在淨化我們自身,願我們自身,也能清淨如來身。如來身就是法身,如來的法身,清淨身跟我們眾生原為一體,眾生本來就有佛性,與佛是平等的。只要我們把五濁不淨的染污洗除了,自然就與佛同心,証到清淨的法身了。浴佛是在提醒我們時時保持一顆清淨心,慶祝浴佛節我們應觀照自心是否清淨,這才是最為重要的真義所在。
********************************************************************************
《浴佛咒浴佛偈》
——浴佛咒——
唵底沙底沙僧伽娑訶
——浴佛偈——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証如來淨法身。
佛教于東漢時自印度傳入中國,成為民間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者,生于二千五百多年的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處)。釋迦牟尼佛,或稱「釋迦牟尼」、「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民間簡稱「如來佛」或「佛祖」。
釋迦牟尼佛生于印度一個貴族家庭,姓喬答摩,名悉達多,父親叫淨飯王,是當時迦毗羅衛國的世襲大酋長。有一天他出游東南西北四大城門的時候,分別見到老人、病人、死人和苦行僧;也在鄉間的樹下看到蟲被鳥食,鳥被鷹啄的弱肉強食相,內心感到相當的震驚與衝擊,由此體會了人間生、老、病、死等苦痛,于是出家悟道(出家日期為二月初八,因此,此日稱為「佛出家日」)。經過多年的修行與苦思,終于領悟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空〞的哲理,最後修成正果,開始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教活動,啟發世人心智。
釋迦傳教的對象,包括當時社會各個階層,很多王族和富豪都給予他很大的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後來信徒日益眾多,就取代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建立了龐大的佛教僧團,度化了無數的出家與在家弟子,使他們找到人生永恆的依歸。他所傳達的佛教思想文化,經世代相傳,早已蔚成東方文化的一大主流,且為世界歷史留下豐富精湛的文化寶藏。
釋迦在傳教初期雲游四方,居無定所,後來為了適應雨季和集會,于是建立了寺院,以後又制定了僧眾共同遵守的戒律,這就是現今寺院的起源。
釋迦在八十高齡時患了重病,最後死于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聯合邦迦夏城)外河邊一片茂密的娑羅林中。釋迦入滅後,遺體火化,佛舍利(遺骨)分給了各國的使者,被視為聖物,並建塔供奉。
相傳釋迦牟尼誕生時就會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唯我獨尊的「我」,並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頭頂上天,腳踏實地,尊重自己靈性的開示,掌握自己命運的鎖鑰。正當佛祖講話時,突然天雨花香、九龍吐水,因此在這天有些寺廟的僧侶會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稱「香湯」,仿效這種情景為釋迦像沐浴,因此稱作「洗佛節」(國語稱「浴佛節」)。浴佛的儀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淨地舉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廟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內供釋迦小像,旁貯浴佛水,佛水是藥草煮煉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勻水淋佛,即飲之。
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功德法會或行小三獻禮來恭祝佛陀的誕辰,而各佛教寺廟也會准備素菜素飯,招待信徒祭拜,並舉行花祭。舉行浴佛大典的佛寺,大多也會舉行放生法會,以結善緣,增進功德。
********************************************************************************
—— 浴佛除了紀念佛祖的誕生外,還有潔淨世間眾生心靈的作用:——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滌我們內在的塵塵垢,讓自性顯發,同証如來的清淨淨法身。
2.除緬懷佛陀之外,就是要我們淨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早離厄難,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
3.今日社會人心不古,平常我們身體藏了可以用水洗淨,衣服髒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穢黑暗,則要用佛的法水洗滌,故舉行浴佛法會,實際上是籍此來洗滌我們的心靈。
4.浴佛是提醒我們時時保有一顆清淨心,透過浴佛節觀照自己內心是否清淨。
********************************************************************************
—— 浴佛的功德 ——
《灌洗佛形像經》中載:「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滅後當至心念佛無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時,得福無量,不可稱數。」但願佛子的一念真誠,都能為未來植下無量福慧功德。
1.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種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慚愧。
二者、發淨信心。
三者、其心質直。
四者、親近善友。
五者、入無漏慧。
六者、常見諸佛。
七者、恆持正法。
八者、能如說行。
九者、隨意當生淨佛國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歡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諸魔軍眾,不能損惱。
十三者、能于末世,護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諸佛之所加護。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2.《浴佛功德經》有記載:
「浴像法,諸供養中最為第一,勝以恆河沙等七寶布施。」
《浴佛功德經》又有記載,浴佛有以下的功德:
一、現受富樂無病延年
二、于所願求無不遂意
三、親友眷屬悉皆安穩
四、長辭八難永出苦源
五、不受女身速成正覺
********************************************************************************
—— 眾生所承受于如來之十種恩 ——
  (1) 發心普被恩:如來最初發菩提心,修習勝行,成就功德,皆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樂。
  (2) 難行苦行恩:如來往昔在因中,施舍頭目、國城、妻子,受難行之苦,皆為利樂眾生。
  (3) 一向為他恩:如來積劫修諸功德,不顧自身,但為度脫一切眾生,未曾一念為自己。
  (4) 垂形六道恩:如來垂化身現六道之中,救濟眾苦,令得安樂。
  (5) 隨逐眾生恩:見諸眾生,無有出離生死之心,長劫不舍,故運平等大慈,隨逐救濟,令其離苦得樂。
  (6) 大悲深重恩:見眾生造惡,如割肢體,心生痛切,自不能安。複觀眾生墮三惡道,受種種苦,大為憂惱而起大悲救護之。若見作善,生大歡喜。
  (7) 隱勝彰劣恩:為大乘小乘之機,起勝應劣應之用。為普賢等諸大菩薩,則示現實報勝應之身。若說三乘教則隱勝妙之相,彰三十二劣應相,令三乘及小教菩薩蒙受利益。
  (8) 隱實施權恩:觀諸眾生根機狹劣,隱蔽大乘實教,且以人天三乘之權法,誘引眾生令成熟,後以大乘度脫之。
  (9) 示滅令慕恩:如來若久住世,薄德之人不植善根,不作難遭之想。是故示現滅度,令眾生知佛之出世之難遇。
  (10) 悲念無盡恩:悲念一切眾生,故留余福之教以救濟之。示同人壽住世百年而以八十入滅,則留二十年之余福,以蔭末法弟子。複留三藏教法,廣令眾生依之修行。
********************************************************************************
【浴佛的意義】
  淨化身口意業,當我們手持淨水向悉達多太子像沐浴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唱頌:
我今灌浴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眾生令離垢
願証如來淨法身
  感念佛陀教化之恩德,希望社會清淨安寧,沒有暴力、詐欺、邪惡等事件,環境能夠優美清淨。
********************************************************************************
【如何浴佛】
《浴佛功德經》中記載:
1、以牛頭栴檀、白檀、紫檀沈水,薰陸鬱金香,龍腦香,零陵藿香等,放于幹淨的石上磨成泥狀制作香水,置于幹淨的容器中。
2、以好的土做壇,可以方,可以圓,大小皆可,隨之變化,上置浴床,中間安置佛像。
3、以其香湯沐浴,再以清水重沐,所用之水必須幹淨。
4、兩指瀝取香水自頂上灌,此水又稱吉祥水。
5、手要輕,不要讓淨水濺出腳踏。
6、用軟毛巾將佛像拭淨,並燒好香,遍薰四方。
【浴佛時應持何心態】
1.應持信心:要心生歡喜,深信功德。
2.應持誠心:浴佛形像如佛在,已立世間第一福。
3.應持正心:願以浴佛功德,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4.應持恭敬心:以佛的法水洗滌我們內心的無明, 一杓水徐徐澆下,灌沐如來的同時也洗滌我們內心的煩惱塵垢。


遇到不舒服、不愉快的事要調心,
調心是調我們自己的心,不是調別人的心。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Friday, May 20, 2016

《星洲日报》副刊 ——“菩提树” 19/5/2016
趁著衛塞節前夕,有機緣專訪了吉祥尊者,特別也請吉祥尊者就“當今大馬佛教徒最應該深思的問題是甚麼?”開示。他直接回答:“我為甚麼要學佛?”
這回答真有震聾發聵之效。很多佛教徒喜歡“跑道場、趕活動”,一場場活動讓自己疲於奔命,倒沒時間花在“實修”上,殊可惜。我也記得曾經聽一位法師說“忙碌佛教的活動並不等同修行”。
佛教說“聞、思、修”,聽聞佛法後要思考,思考後要實修運用在生活上,有了實踐才能領略佛法的好處。有些人跑道場或忙佛教活動,越忙越多是非,心也靜不下來,似乎與學佛背道而馳。
***
由于上载至面书的图像素质会得不清晰,担心各位没办法阅读内容,因此为各位准备了可阅读的管道。  祝福大家。
1)清晰图文(可下载放大阅读):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The Star Chau daily supplements --" Ficus Religiosa " 19/5/2016

Take the advantage of vesak eve, there is a chance had an interview with auspicious zun, special please also auspicious zun on " today's the big horse Buddhists should ponder the most of what the problem is?" Shown off. He directly answer :" Why would i want to learn buddha?"

This answer is so zhen deaf I made. Many Buddhists like " Run Dojo, rush activities ", a campaign to make myself tired of waiting, it don't have time for " real " Fix, Josh. It's a pity. I also remember used to listen to a wizard said "Busy Buddhist activities do not equate spirituality".

Buddhist say "smell, SI, fix" after a sermon, to think, think. After the real fix to use in life, there has been a practice in order to enjoy the benefits of Buddha. Some people run dojo or busy Buddhist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non-busy, heart won't calm down, seems to run counter to the Buddha and learning.

Figure Abstract from:https://www.facebook.com/xiefan.ling/posts/851479101662946

***
Due to the face book will be uploaded on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s will not be clear, worry you couldn't read the content and, therefore, for you to be ready to read the pipeline.  Bless everyone.

1) a clear figure text (can download zoom in to read):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2) reading the text can visit:
Part 1:https://www.facebook.com/TusitaDhammaEarth/posts/977427945703892

Part 2:https://www.facebook.com/TusitaDhammaEarth/posts/977431835703503

Part 3:
https://www.facebook.com/TusitaDhammaEarth/posts/977437135702973



Thursday, May 19, 2016

我校金宝拉曼大学副校长郑志成不幸辞世。
在此,谨代表金宝拉曼大学佛学会全体同仁表示沉重哀悼。
愿家属节哀。愿往生者,离苦得乐,往生善趣。阿弥陀佛。


Friday, May 13, 2016

假期快乐!

愿大家有个愉快的假期!回家要孝顺父母哦^^


【選佛】——不思善不思惡

【選佛】——不思善不思惡
默照的工夫,說它有,是錯的,說它無,也是錯的。因為默照的運作,不能執著有,以為無,則落於頑空,變成一種邪見。如果以心去體驗它,應該是功能有,而實質是無。
禪宗有一則好玩的公案故事。某位大官去拜訪禪師,問:善惡是否有因果報應?禪師說「有」。而當另一位出家弟子也提出同樣問題時,禪師卻答「無」。大官就產生疑問:你回答他無,回答我是有,總有一個地方是錯的吧。禪師說:請問,你有老婆嗎?大官說「有」。又問那一位弟子:你有老婆嗎?弟子說「無」。於是禪師對大官說:你看,我的回答是對的!
真正會修行的人,日常生活是最省力的。如果覺得很忙、很累、很焦躁……表示還不知道如何修行。默照,是心中無事;不牽掛過去的好與不好,不擔憂未來的好與不好,心是安靜、澄澈的,「不思善不思惡」而與智慧相應。這個時候,就是在選佛——從煩惱心之中將佛心選出來。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一點神祕經驗,就是開悟。實際上,禪宗講的見性不等於解脫,見性是指和空性相應,可以說是開悟,但並不是解脫。沒有見性的人,如同在黑夜中沒有燈,什麼也看不到;此時突然有道閃電,在一閃之間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一閃過後,又什麼都看不到了。見性,即是指在閃電的那一剎那,對空的證悟。
所以,大慧宗杲禪師說自己: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計其數。也就是說,他經常與空性相應,但之後又會被煩惱覆蓋住。數字本身沒有意思,重點在於說明,悟境並不等於解脫。圓滿的覺悟,立基於不圓滿的覺悟——修行是持續地正精進。
◇資料來源:《禪心默照》


Monday, May 9, 2016

母亲节快乐

今天是母亲节哦!祝福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
在外地求学的子女,也记得打通电话回家,送上最温馨的祝福吧!
在家的孩子们,也好好陪伴家人度过温馨的节日 smile emoticon
也祝福大家,一家和乐、平安吉祥



《誦經做什麼?》

《誦經做什麼?》
聖嚴法師 著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里,最適用和最通行的,則有《華嚴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陀經》、《心經》等。


疑惑,是信仰的契機
文/佛光山資訊中心 李真新
我爸爸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除了每天晚上固定誦經拜佛外,禮拜六、日也會帶著我們三兄妹,一起去道場共修或聽法師講經,我們三兄妹就因為這樣,慢慢接觸到佛教。
小時候對佛教的印象,就是念經、拜佛、求平安,覺得佛教只是一種信仰,跟生活毫無關聯性,所以小時候,只能說是「拜佛」而不是「學佛」。
記得讀國小時,有一次聽到爸爸唸姐姐說:「你就是不虔誠,所以讀書讀不好、考試考不好。」那時候,總覺得這句話,只是爸爸希望我們這些小孩要一起拜佛,而想出的藉口,所以我就偷偷告訴姐姐,若爸爸再有責罵時,就可以反問爸爸:「難道每天念經拜佛,讀書就會讀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