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佛】——不思善不思惡
默照的工夫,說它有,是錯的,說它無,也是錯的。因為默照的運作,不能執著有,以為無,則落於頑空,變成一種邪見。如果以心去體驗它,應該是功能有,而實質是無。
禪宗有一則好玩的公案故事。某位大官去拜訪禪師,問:善惡是否有因果報應?禪師說「有」。而當另一位出家弟子也提出同樣問題時,禪師卻答「無」。大官就產生疑問:你回答他無,回答我是有,總有一個地方是錯的吧。禪師說:請問,你有老婆嗎?大官說「有」。又問那一位弟子:你有老婆嗎?弟子說「無」。於是禪師對大官說:你看,我的回答是對的!
真正會修行的人,日常生活是最省力的。如果覺得很忙、很累、很焦躁……表示還不知道如何修行。默照,是心中無事;不牽掛過去的好與不好,不擔憂未來的好與不好,心是安靜、澄澈的,「不思善不思惡」而與智慧相應。這個時候,就是在選佛——從煩惱心之中將佛心選出來。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一點神祕經驗,就是開悟。實際上,禪宗講的見性不等於解脫,見性是指和空性相應,可以說是開悟,但並不是解脫。沒有見性的人,如同在黑夜中沒有燈,什麼也看不到;此時突然有道閃電,在一閃之間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一閃過後,又什麼都看不到了。見性,即是指在閃電的那一剎那,對空的證悟。
所以,大慧宗杲禪師說自己: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計其數。也就是說,他經常與空性相應,但之後又會被煩惱覆蓋住。數字本身沒有意思,重點在於說明,悟境並不等於解脫。圓滿的覺悟,立基於不圓滿的覺悟——修行是持續地正精進。
◇資料來源:《禪心默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